教学管理  
教学素材
安全教育
班级主页
 
心理咨询  
· 心理咨询室联系方式
· 我校原创心理剧《我们的最美遇见...
· 一片丹心育桃李,一腔热情促心理...
· 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奇妙之旅——我...
· 我们的课堂——我心目中理想的班...
· “小小少年,快乐启航”——六年...
· 喜获“幸福家”“优秀心理活动课...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教学管理 >> 教学素材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解决问题的策略 王燚
日期:2016年12月24日 浏览[1647]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解决问题的策略

摘要:如今世界各国都非常关注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各国在课程标准中都将“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置于重要位置。我国新大纲明确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教师在数学课堂中要把握好时机和方式,并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联系实际、应用拓展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   解决问题    策略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目标之一,强调“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培养学生数学解决问题能力是小学数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从小学数学角度来看,解决问题是指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学生以积极探索的态度,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技能和能力,创造性地解决来自数学学科本身或者现实社会生活和生产实际中的新问题的教学活动。其实质就是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参与并且体验知识技能由未知到已知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时,要着眼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践经验,开启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从而使学生感悟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从周围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与摸索,关于这些问题,有了一些自己的见解。 

一、引导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

    一个知识点的掌握并不只是为了解决几道题目,更多的是为了利用这个知识点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也就是学习数学的真正价值所在。新课标中说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回归生活。”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们更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入手,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自己相关,认清数学知识的生活性,进而到生活中应用。

比如第一册中“解决问题”一课,我从学生的生活中入手,课前制作了精美的课件,给学生展示生活中与他们有关的需要他们解决的一些问题。比如“图图早上吃了5个桃,下午吃了7个桃。一共吃了几个桃?”顿时,学生的积极性就调动起来了,而且也解决得非常好。他们纷纷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解决问题。最后,我让他们自己来提问题。当然也是接着上面的问题。“对于图图吃桃这一题,你还能提什么问题吗?”许多学生就提出来下午比上午多吃几个?还有的小朋友还提出了“原来图图总共有20个桃,早上吃了5个,下午吃了7个,还剩下几个?”这充分使思维的火花得到了彻底的迸发。接下来,许多学生提了好多其他的生活问题,并且给予解决。可见,学生是明白了数学对于生活的重要性。根本不用我去多费唇舌。

二、精心创设熟悉的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

创设“问题情景”就是在教材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景的过程。 “不协调”就要质疑,把需要解决的问题,有意识地、巧妙地寓于各种各样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情景之中,在他们的心理上造成一种悬念,从而使学生的注意、记忆、思维凝聚在一起,从而达到智力活动的最佳状态。创设问题情境时应该遵循三项原则。1)可行性原则。2)渐进性原则。3)应用性原则。教学时,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些信息资源,选择恰当的方式展示这些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从情境中观察、发现、收集数学信息,并对所有的信息进行筛选、提取。同时,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从数学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提高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如“认识分数”单元,教材创设分和尚月饼的情境,鼓励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得到“一个饼平均分给两个人,每人分到半个”。传统教材往往在此引入1/2的意义、读法和写法,这样做既忽视了学生的生活经验以及创造潜能,也没有体现出学习数学符号的优越性。其实,学生在正式学习分数以前,“一半”等名词就已经出现在他们的口头语言中,只是还不知道要用什么符号来表示它们。教材以此为基础,让学生自己讨论用什么方式来表示“一半”这个问题。在讨论过程中,一方面学生可以意识到以前学过的数不够用了,要另想办法表示“一半”;另一方面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大胆创造表示“一半”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引入“一半可以用1/2来表示”,并通过对比多种表示方式,体会用1/2表示“一半”的优越性,感受学习分数的必要性和数学符号的优越性。 
鼓励学生产生疑问,发现问题。

 学生的解题能力的培养不只是反映在现成问题的答案上,而且还反映在学生能否根据一定的问题情景提出新的问题。所以,鼓励学生字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产生疑问,提出问题,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综合能力的重要方法。总之,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想有效的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就必须从实际出发,采取科学、有效的手段促使学生乐于发现问题、勤于分析问题、善于提出问题,从而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如教师可以从问题出发,指导学生对问题加以正确理解,明确已知的条件和所要达到的目标,作出合理假设,寻找通向目标的可能途径,确定最优的解决方案。使学生从中养成习惯,形成技能,并且迁移到其他方面,使他们拥有解决问题的意识,提高思维水平。

如教学学习千克和克的认识之前,我们可以先让学生调查家里洗衣粉、味精、肥皂、大包小包零食的重量。上课时先让学生展示自己的调查表,然后通过体验老师准备的不同克数的实物再次体验100克、1000克等不同物体的重量。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而且当他再次拿到包装物品时还会不自觉的去猜测它的重量呢!而教学的目的也正是在此!指导学生从数学内部产生疑问,发现数学问题。

四、关注解决实际问题,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

能够有效地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首要目标。解决问题活动的价值不只是获得具体问题的解,以及从问题中提出新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获得的发展。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使学生学习一些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学生解决问题所采用的策略,虽然有优劣之分,但在学生的思考过程中并没有好坏之分,都反映了出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和所作出的努力。 
  如在学习“尝试与猜测”中鸡兔同笼问题时,不是将重点放在具体问题的解上,而是放在解决问题策略的学习上,运用列表、画图等形式加以呈现。同时通过一一列举所有可能的情况,并对这些情况进行验证,最终得到问题的结果。通过这样的学习不仅使学生学会了解决问题的重要策略,还培养了学生对数的感觉和估计能力,使学生经历建立假设、检验假设的过程,发展自己判断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新课标》

[2]王建林.数学课堂中如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小学数学教师》,2006年第5期.

[3]屈建平.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教学的思考.《小学数学教育》,2004年第10期.

[4]李平军.让学生学会数学地思考.《小学数学教师》,2003年第11期.

[5]施方良.《学习论》.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421

 

 

  打印 | 收藏 | 关闭
 
 
友情链接
Friendlinks
 
教育部   教育厅   蚌埠教育网   蚌埠高新区管委会   蚌埠高新教育集团   蚌埠一实小   蚌埠二实小   蚌埠六中   新城实验   蚌埠高新实验学校数字图书馆
 
地址:蚌埠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兴和路1368号
版权所有:蚌埠高新实验学校 皖ICP备180025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