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管理  
教学素材
安全教育
班级主页
 
心理咨询  
· 心理咨询室联系方式
· 我校原创心理剧《我们的最美遇见...
· 一片丹心育桃李,一腔热情促心理...
· 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奇妙之旅——我...
· 我们的课堂——我心目中理想的班...
· “小小少年,快乐启航”——六年...
· 喜获“幸福家”“优秀心理活动课...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教学管理 >> 教学素材  
 
开辟一条解决问题的通道——小学数学中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 李醒亚
日期:2016年12月24日 浏览[959]

开辟一条解决问题的通道

                        ——小学数学中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

 

摘要  我国国课程标准中将“数学中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置于重要位置。本文主要以当前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情况开展深入研究,以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方法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堂观察和个人实际教学实践等方式获得研究的第一手资料,总结出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应当对问题情境创设、建立数学模型、合作交流与评价反思这三方面加以关注。

关键字   小学数学       应用题     解决问题   教学

正文 我国国课程标准中将“数学中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置于重要位置。我国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不仅是对教材内容更新、教学大纲的调整,也是课程及教学理念的转换。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恰好能促进这种转换。综合各方面研究的观点,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为:情境理解,明确问题;针对问题,分析数量关系;确定解决问题的策略并尝试解决问题;检验结果、评价与解题反思。解决问题的教学应围绕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展开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策略指导,同时变“分类教学”为“专题指导与运用提高”相结合,变“教解法”为“策略指导”,增强教学过程的探索性和思考性,促进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应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理解问题,积极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逐渐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形成基本的解决问题的策略。结合本人教学心得与教育学习体会,综合各级教研活动听课感受、与访谈教师的交流以及对相关文献资料的研究,总结出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应当关注的几个方面。

    一、教学过程中注重问题情境创设,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数学学习过程应是一个生动活泼的、富有个性的过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创造性地利用书本教材,让数学课堂氛围及课堂内容“活”起来。新课程教学理念下,教师可以采用动画故事、游戏等手段创设一个生动有趣、符合学生年龄特征、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富有数学味的问题情境,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初步从数学的角度思考身边的事物,自主构建“从生活到数学再回到生活”。的学习体系。在创设问题情境的同时,还要注意创设情绪情境。创设情绪情境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意志和自信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形成学生课堂主动学习的内趋力或保持学生主动学习的注意力。 
    在教学四年级下册《我们去春游》一课是在学生学习了混合运算、运算律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一节解决问题综合课。教学时可以先通过向阳小学的学生去“水上乐园”游玩的情景,让学生找一找水上乐园场景里的信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解决问题。旨在综合应用前面知识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既是对知识进行整理应用,也是在应用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丰富学生解决题的策略。景点中融入的问题,为学生提供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机会,以此来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激起探索问题的欲望。创设有效、切实的数学情境,给孩子们搭建一座数学学习的桥梁,真正使孩子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尽量使数学教学生活化,让所有孩子都喜欢数学,人人都有所发展。  

     二、教学中重视解决问题策略的培养,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模型

     在传统应用题教学中,分析数量关系是解答应用题的核心,引导学生正确分析数量关系是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法宝”。但在目前的新教材中,老师们却疑虑重重,似乎有意无意地在淡化数量关系。其实,《标准》中明确指出:“应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抽象出数量关系,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也就是对解题方法的比较、反思、验证的过程,帮助学生学会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找到解题思路,提高解题能力。另外,还要培养学生通过操作和直观材料的演示,观察、分析、比较这些对象,再进行抽象和概括,发现事物的规律,在此过过程中学生的观察力、注意力、思维能力都得到发展;另外也发展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学生在学习解决题时,往往需要借助直观和操作活动来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在此基础上理解数量关系,找出算法。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操作学具或观察、画线段图等直观手段,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找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并且对题目的认识从感性逐步上升到理性,既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新知识,又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运用建模思想来指导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是要在学生的认知过程中建立起一种统摄性、符号化的具有数学结构特征的“模型”载体,通过这样的具有“模型”功能的载体,帮助学生理解数学问题,为后续学习提供强有力的基础支持。当然,对学生“模型”意识的培养和“建模”方法的指导,要根据具体内容和具体年级而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低年级要恰到好处地结合日常实例和常规教学对学生进行“模型”及“模型意识”点化,高年级则可以更明确地引导学生关注数学学习中“模型”的存在,培养初步的建模能力。 对一个具体的数字问题做抽象化的处埋,建立起数学模型,让学生充分经历了知识生成的过程,真正理解一个数学结论是怎样获得的。在一个充满探索的过程中,让学生头脑中的数学知识和数学体验上升为一个科学结论。当然,这样的推理过程或许不能让所有的学生都彻底领悟,但是作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该是一种富有挑战性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仅仅是模仿与记忆,更要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从中感受数学的乐趣。

    三、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与评价反思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引导学生开展合作交流、评价反思,有利于学生获得更

多的解决问题的经验教训和启示,有利于学生形成稳定的方法意识、策略意识,有利于学生将解决问题的方法策略内化为个人的数学素养。

    解决问题中的学生之间流能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帮助和启示,如当学生解决问题思维受阻时,可以通过交流让小组学生相互启发、解除困惑;当学生形成了各自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策略时,可以让学生交流自己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策略,感受解决问题思路的多样化;还可以组织学生交流课内外发现的数学问题,使得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关注生活。

    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求出问题的答案不是问题解决的终结,还应对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评价是问题解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必不可少的环节。通过评价,可以进一步揭示数学问题的本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探求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许多不同的方法和结果,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允许他们发表意见,保护学生的积极性。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评价标准:观察学生解题过程的细节;聆听学生对解题方法的讨论;批改学生的作业、测验和考试卷;分析学生的学习体会或考试心得;阅读学生的数学小论文。

总结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要引导学生学会从复杂的情境中解读数学信息,理解数学信息,主动尝试从数学的角度看周围的事物,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探索多种解决问题的策略,注重解决问题过程的体验和解决问题方法的积淀,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水平,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刘久成.60年我国小学数学课程目标的比较与分析[[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1 (4).

[2]陆书环.数学史上的“问题解决”及其HPM视域下教学策略研究[D].西北师范

大学,2003·

[3]钟宜福.新课程理念下问题解决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实施【D].福建师范大学,2006.

[4]王秋海.“数学问题”探析[[J].数学教育学报,1996 5 < 3 ) .

[5]吕雪.数学问题解决的研究与实践[[D] .辽宁:辽宁师范大学,2005.

[6]乔连全.基于问题解决的数学教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

[7]盛大启.《数学教师用书》四年级下册.江苏教育出版社

 

  打印 | 收藏 | 关闭
 
 
友情链接
Friendlinks
 
教育部   教育厅   蚌埠教育网   蚌埠高新区管委会   蚌埠高新教育集团   蚌埠一实小   蚌埠二实小   蚌埠六中   新城实验   蚌埠高新实验学校数字图书馆
 
地址:蚌埠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兴和路1368号
版权所有:蚌埠高新实验学校 皖ICP备180025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