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工作室  
名师工作室
 
心理咨询  
· 心理咨询室联系方式
· 我校原创心理剧《我们的最美遇见...
· 一片丹心育桃李,一腔热情促心理...
· 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奇妙之旅——我...
· 我们的课堂——我心目中理想的班...
· “小小少年,快乐启航”——六年...
· 喜获“幸福家”“优秀心理活动课...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名师工作室  
 
《学习策略方法教学问题诊断与导引》学习感悟 王飞飞
日期:2018年6月22日 浏览[285]

记得一位著名的教育工作者曾说过:“一个微笑,如明媚的阳光温暖孩子的心田;一句赞美,如不灭的火炬点燃孩子的自信之光;一次鼓励,如春风扬起孩子远航的风帆……让孩子生活在微笑和关爱中,犹如让花草生长在春风雨露里!”自古以来,老师被认为是“传道授业解惑的人”。从当老师的第一天起,我们就应该把自己当成这样的人。但工作一段时间后,感觉老师不单单是“传到授业解惑”,更应该是一个“积极寻找和发现学生优点”的人,佛曰: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一叶一如来,一砂一极乐,一方一净土,一笑一尘缘,一念一清净。我们所面对的每个学生都是不一样的。有的爱好学习,有的爱好音乐,有的爱好体育……有的稳重大方,有的活泼好动,有的性格开朗……有的自强自立,有的娇生惯养……每个学生都是一朵不同的小花。因此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积极寻求适合的策略和方法。做到教学相长。今天,我们共同学习《学习策略方法教学问题诊断与导引—小学数学》这本书。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共同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教师应该以学习者的身份也学生结成学习同盟,在学习生活中“教学相长”。因此,教师的教学观念要不断更新,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让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并使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只要教师的教学观念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才可能发生根本性的转变。这本书专指数学,最有看点的是课例分析,成败原因说道我们心里来了,既能学到新知又能促进自己反思的确是一本好书。要求我们转换教学思维,重构新型教与学的关系,从学习的视角关注、探究学科教学。

专题一  数的认识学习策略

数是小学数学学习的基本内容,它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理解数的意义伴随着学生数学学习的整个过程,从自然数逐步扩展到有理数、实数、学生将不断增加对数的理解和运用。数的认识包括数的意义、数的表示、数与数之间的关系、数的应用四条主线,其中数的应用不仅仅是一条主线,而且渗透在整个学习中。在数的学习中,应使学生在获得有关数的概念的同时,体会数多方面的意义和作用,培养学生的数感。数感首先表现为对数和数量具有良好的直觉,包括对数的意义、数量的多少、数与数之间的关联等的直觉。理解数的意义,是建立数的概念的基础,而数感的初步发展,又是理解数的意义的基础。所以在数的认识学习中要体现数感,整体把握内容之间的联系,并关注数的应用。

一、 概念学习策略

数学是以客观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作为研究对象的,由于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本身就是抽象概括的结果,这就决定了手续知识具有高度的抽象性、概括性的特点。数学概念很抽象,而小学生对事物的认识,是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从低级到高级逐步上升,逐步发展。数学概念是抽象的,数学方法是抽象的,数学更是抽象之上的抽象。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一般要经历几个方面的抽象概括过程:1、对数学概念、规律等进行抽象概括;2、把概括的数学对象具体化;3、在已有概括的基础上进行更广泛的、更高层次的抽象概括;4、在概括的基础上把数学知识系统化。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该通过实物图像的直观性,联系儿童熟悉的事例或已有的知识来形象地引进新的概念。具体策略导述:

⒈在具体情境中认识数的意义

数的概念的切实体验和理解与数感密切联系,让学生在认识数的过程中,更多地接触有关的现实素材和生活情境中的实例,在现实背景下来感受和体验,会使学生更具体、更深刻地把握数的概念,建立数感。就《分数的意义》教学案例来说谈话引入:师:同学们,今天有一位新朋友和我们一起学习,想知道是谁吗?(板书1)师:喜欢1吗?谈谈对1的认识。生自由谈论。师:看来,同学们对1有着不同的看法,但我相信你们学了今天这节课以后,对1将会有一个更深刻地认识。2、  操作体验:师: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是“分数”。看到这个题目,你觉得陌生吗?为什么?(我们以前学过了分数)师:你能说几个分数吗?板书学生说的分数。师:关于分数你已经了解了哪些知识?(板书:分母、分子、分数线)你还想了解分数的什么?师:以前我们认识的分数跟我们生活中的1有关系吗?生:把一个东西平均分就可以得到分数。师:如果让你用手中的材料表示一个分数能行吗?(每人选一种你喜欢的材料,把表示出来的分数在小组内交流。)学生活动,师巡视。找一些同学的材料贴在黑板上。3、  反馈讨论:师:先请这些同学说一说他们的分数是怎样得到的?进行讨论。师设疑:对他表示的这个分数你有想说的吗?生:一份明明是2根,为什么用不同的分数来表示呢? 请表示的同学解释。(这两根小棒看作了4份中的一份,所以用表示)师:同样是8根小棒,有用不同分数来表示的吗?请其它小组发表不同意见。生有平均分成8份的,有平均分成2份的。师:左边小组同学和右边小组同学给我们带来的分数有什么不同?生:右边小组同学是用一些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给我们带来了分数。师:你们想试一试吗?各小组选一些你们喜欢的物体组成一个整体来表示分数。师巡视各小组操作情况,并选一个小组展示。4、  引导归纳:师:我们已经表示出了许多分数,这些分数都是怎样得到的?生:是将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或者一些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平均分得到的。师: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一个整体,都是我们生活中的“1”,在数学上我们把它叫做单位“1”。也就是把单位“1”平均分后得到了分数,对吗?师:你是怎么理解单位“1”的?生活中还有什么也可以看作单位“1”呢?生自由举例。师出示12个小方块:这是将什么看作单位“1”的?把这个单位“1”平均分后可以得到那些分数呢?(小组合作完成)师:现在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你所认识的分数是什么样的吗?(小组内交流)请几位同学发表意见。师:你最同意谁的意见?请自学课本74页,他想的和书上说的有什么不一样?揭示分数的意义。案例中,教师注意从生活情境中引发问题:一方面,在引入新课时,教师创设了让学生对生活中“1”的理解的情境,尽管学生的理解是片面的、零散的、甚至带有个人的情感,但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单位“1”的理解作好了必要的准备;另一方面,在复习用一个物体、个计量单位来表示分数时,教师没有受书本的束缚,而是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以前学习的分数跟生活中的“1”有什么关系?并让学生动手操作,选择生活中你喜欢的材料来表示分数,从而帮助学生巩固了以前所学分数,同时为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作好了必要准备。的探究活动,是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的。教师向学生提供了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材料,给予了学生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学生的探索活动是积极的,效果是明显的,体现在:目标明确——用生活中的材料表示分数;思维发散——不同的材料中有相同的分数,相同的材料中有不同的分数;操作自由——选择你喜欢的材料来表示分数;答案多样——可以是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也可以是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因此,学生的思维在不断出现的问题过程中被深化。因此,我们的数学教学如果能从书本化走向生活化,在数学课堂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就会增强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案例中有三次有价值的合作学习:①合作中巩固——小组内交流了把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平均分得到的分数,这是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意义的基础;②合作中升华——小组合作探究了把许多物体组成一个整体平均得到分数,这是分数意义的难点和重点,也使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得到升华;③合作中完善——小组合作讨论了分数的分母和分子表示的意义,进一步完善了对分数意义的理解。这样,学生一直处于发现问题,提出猜想、互相讨论等状态中,其自我表现欲望强烈,在不同意见的相互碰撞中产生创新的思维火花。

⒉经历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数的过程

有人把教学归结为三种境界,第一境界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这种境界,虽然老师精心设计了课堂,但是老师仍然是教教材,学生仍然是接受者。课堂教学本身仍然是重结果轻过程,关注的仍然是学生的外在行为。第二境界是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在这里,老师虽然建构了新的数学课堂,关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形式上让学生动起来了,但是,这样的课只是形式上的活跃,数学思维含量有限。第三境界是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这样的课堂,老师考虑的是学生原有的的认知水平,在此基础上大胆引发求异思维,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不以老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理解。真正实现真实自然的动态生成课堂。

在数的认识过程中,教师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经历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数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在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工程观摩汇报课上,一个教师执教《认识整万数》,在练习环节设计了一道开放题“猜房价”:“这是一幢漂亮的别墅,它的房价是个整万数,在计数器上拨珠时用了3颗珠子,猜一猜它的房价是多少万元?”这一富有思维含量的练习题,让学生在猜数的过程中,对整万数的特征及组成有更进一步的理解,给学生留下了较大的思维空间和探索空间,引发学生对知识的深层思考。在实际的教学中,学生只猜出了三万、三十万、三百万和三千万等四个数。结果单一,学生思路打不开。这时教师适时点拨,“还有哪些可能?”学生一时还是想不出来,于是教师自举实例进行启发引导,比如:“1110000是个整万数,拨珠时也用了三个珠子啊。”在老师的启发下,有的学生陆续想出了其他的答案。如:2100000、2010000、120000等。

这位教师能在学生思维受阻时适时点拨,可以说找准了点拨的时机,但点拨的方法有所欠妥。如何找到正确点拨的方法?其实答案就蕴含在学生的回答中。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言语是最有观察价值的行为之一,教师最熟悉、最常见的就是学生的言语,包括发言、沟通交流、辩论等等。“学生的言语行为直接体现了学生的思维品质与性格特征,直接反映了其思想与情感的需求。”读懂学生的言语,就是教师能认识到学生言语表象后的信息,能理解学生的真实感受,领会到学生的言语背后所蕴含的特殊意义。在这个教学片断中,学生为什么只能猜出“三万”、 “三十万”、“三百万”和“三千万”?是因为受已有的计数器上拨数经验的影响,凭直觉认为要把3个珠子拨在同一个数位上,如把3个珠子拨在万位是就是30000,拨在十万位上就是300000等。

如何读懂学生真实的想法,捕捉学生思维的轨迹,真正做到顺学而导,“导”得其所?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的思维往往会出现一个由活跃到受阻、停滞的过程。因此,教师要善于洞察学生思维的量与质,在学生思维临界状态下适时点拨,促使学生产生“顿悟”。这位教师直面学生真实的想法,在学生思维受阻时,用心解读学生思维的“密码”,带领学生在探究中发现问题,再将其带入柳暗花明的境地,体会豁然开朗的学习顿悟。在这一教学活动过程中,学生不仅找出了符合条件的所有整万数,同时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有序列举,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和深刻性。这样教学不仅实现了习题本身价值的最大化,同时在解决富有现实意义的实际问题中,有效地训练了学生的数学思维,提升学生的数学思考力。正如波利亚所倡导的:要把三分之一的努力花在教些基本的数学上,而把三分之二的努力花在培养学生有益的思维方法和思维习惯上。

⒊要注意概括的科学性

概括应是对全部同类事物所具有的的本质属性的概括。经过概括形成的概念应能覆盖同类事物的所有个例。所以,在把研究部分材料,通过不完全归纳所得到的结论推广到同类全体实物时,必须注意全面准确,以确保概括的科学性。例如“一个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又叫做素数。”这里的只有两个字严格限定了质数所含因数的个数,漏掉了“只”字,一字之差,就混淆了质数和合数的外延。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一定要严格要求学生用正确的数学语言来表达概念。


  打印 | 收藏 | 关闭
 
 
友情链接
Friendlinks
 
教育部   教育厅   蚌埠教育网   蚌埠高新区管委会   蚌埠高新教育集团   蚌埠一实小   蚌埠二实小   蚌埠六中   新城实验   蚌埠高新实验学校数字图书馆
 
地址:蚌埠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兴和路1368号
版权所有:蚌埠高新实验学校 皖ICP备18002507号-1